我们在与锰的斗争中争分夺秒度过,誓与这来势汹汹的凶“锰”一较高低。
舆情危机
“不好,原水中的锰超过1mg/L了。”
南方某水质监测站里只见负责人眉头皱成一个川字,因为这数据超标的有些高,处理起来有些棘手!
另一个地区发生的真实事件。
某音上,视频里的家庭主妇打开厨房里的水龙头准备洗碗时,发现水龙头里流出了黄水。于是,她录下视频发到某音上,询问大家是什么原因造成家里的水龙头流出来的是黄水?
评论区有人留言说:管它什么原因造成的,打投诉热线就行了。
热线这端的工作人员正耐心解释:
今年全国各地都干旱严重,极少下雨,因此,我们水库取水位越来越低,水位低,流动性差,水中杂质浓度就高,底泥中的腐殖质较多。有时冬季的时候也会发生这种现象,低温造成表层水温度低于底层水温度时,水体会发生对流,底层水体中含有的有机腐殖质被带到上层水体。
“行了,行了,我不听那么多解释,我也听不懂,你们只需要告诉我,什么时候能解决就行。”电话那端投诉人传来不耐烦的声音。
“放心,我们会尽全力尽快解决问题。”
前线告急
我司接到前线告急的消息时,马不停蹄赶去水司查看现场。检测水质铁锰含量后,立马调配公司的5套应急设备和相关药剂,日夜兼程于早晨7时30分抵达水厂。一方面水司也邀请了国家水质专家亲临现场指导工艺调整,抽检水质分析,次日安装高度好,正式投加高锰酸钾、助凝剂。此时水厂原水锰含量约为0.43mg/L,经过3-4天的努力试验和调试,通宵达旦,累了,就在试验室趴着小憩会。并用成品次氯酸钠替代二氧化氯消毒,通过各种有效手段,切实保证出厂水余氯达标,且清澈无异味,不再泛红泛黄。终于,水厂出厂水的锰含量稳定在0.1mg/L以下,各项水质完全达标了。另一方面用心做好用户的解释工作,平息舆情影响。
突发险情,遇上更凶的“锰”
就在我们刚松了口气时,我们还未来得及欢呼和庆祝,突遇水质突变,就又遇上更凶的“锰”,与汹“锰”狭路相逢了。原来,该县水利湖泊局水管站未通知就停止了农田灌溉,导致水质突变,取水处底部周边汇聚大量淤泥,水厂取水处底泥翻起,高浓度的腐殖质带来了很高的锰离子及铁离子,水体也有了较大的臭味。真是遇上了史上最坑“友邦”。这时检测,发现源水中锰的含量由平时的0.4mg/L上升到最高时的2.4mg/L,超标23倍, 铁的含量也达到0.9mg/L,超标3倍。针对这种严重超标的源水,我们加强了预氧化、絮凝助凝、把沉淀过滤做好,确保出厂水余氯达标,清澈无异味。同时另一方面,持续做好试验分析,在源水中锰略有降低且稳定的状态下调整工艺路线,来保证水质全部达标。经过不懈努力,源水中锰的浓度已经有所下降,基本稳定在1.1-1.4mg/L,我司也通过试验验证了投加氢氧化钠来提高原水pH来强化氧化及絮凝,从而达到更好的除锰效果。终于,付出有了回报。截止27日19:00起,每小时检测一次出厂水的锰均在0.1mg/L以下。南方某水务集团主任27日到了现场,于晚上20:00取水样,检测结果显示出厂水的锰含量为0.089mg/L,其余各项指标均为达标。
国家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南方某站专家团队感叹,从来没见过或听过原水中的锰超过1mg/L的,高锰酸钾投加量在2mg/L的极端情况下,我们竟然不仅解决了锰超标的问题,还让水质在其他各项检测时均达标。
干旱背景 温馨提示
我司协助应急水质处理的南方水司,水源为水库水,源水水质pH持续偏酸、锰持续超标,同时伴随浊度起伏较大、水体异味等问题。此次帮助水司处理铁锰超标问题,从气象、取水、饮用水锰超标的危害等因素总结出几点引起水质铁锰超标形成的原因,给广大水司在全国大面积干旱的形势下温馨提醒:
2022年7月以来,长江流域正在遭遇1961年以来最严重的气象干旱。9月下旬长江武汉关水位已接近冬春季最低水位,且随着旱情的持续发展逐渐逼近1949年后的最低纪录。持续的干旱少雨同时造成了湖库水位的下降,水体自净能力变差,对以水库水为水源的水厂带来制水处理工艺上的困难。随着因持续干旱少雨导致的库容水位的下降,库区中氨氮、铁锰、藻类等污染物浓度上升,影响水厂絮凝效果,对水质造成不利影响。严重时水源地藻类大面积繁殖,造成水中溶解氧大幅度降低,鱼虾等生物大量死亡,导致水体恶臭、发黑,色度升高。水中溶解氧的存在可以帮助降低水中铁锰离子含量,因铁锰离子主要以低价位离子形态溶解于水中,而溶解氧可以将二者氧化为高价态,生成不溶于水的分子,形成铁锰沉淀物;因此,在水库低水位运行期间,需严格控制库区污染源,同时加强环境监督管理与监测;用水高峰季,为保证取水量,水源取水口需要降到很低的位置,会造成水体搅动大,带动水底底泥翻涌(冬春季节,水库库容减少,水位下降,水面与水下由于温度差异会造成“异重流”现象,产生对流带动底泥翻起),被带起的底泥含有氨氮、重金属等污染物,还含较多腐殖质,在水中发生厌氧产酸,导致水中pH降低,加速铁锰离子的溶解,使水中重金属元素超标。水厂应根据库容水位的变化可考虑于中上层取水;一旦出现铁锰超标现象,应及时启用应急管理措施,如水司遇应急设备不足时,可联系我司协助处理水质突变问题。
应急工艺体系建设
从南方水厂现有的工艺来看,可以做好以下四方面的应急设备投入:
高锰酸钾预氧化智能化投加系统:检索国内外论文及应用经验,高锰酸钾是各水司应急处理各种微污染的首选技术手段,其氧化能力强,对除藻、除铁锰、残留农药、异味、有机物等都有非常好的效果;
氢氧化钠调pH智能化投加系统:源水pH偏低,在6.80左右,再加上低温低浊,PAC投加后反应效率太低,前面絮凝反应池没矾花,后面沉淀池出水堰处则跑矾花严重,投加的高锰酸钾氧化及沉淀效果也不佳。只有用氢氧化钠将pH调整到7.50-8.00后,高锰酸钾及PAC的反应效率才会大大提高,也能更好在前端沉淀下来;
助凝剂智能化投加系统:水库水低温低浊,矾花偏小不好沉降,锰超标太多时,投加高锰酸钾的量也会高,只有投加少量的助凝剂,才能更好的完成矾花氧化后的二氧化锰更好在前端沉淀,而不至于跑到滤池,造成出厂水超标;
活性炭自动吸粉智能化投加系统:源水处于低水位时,有较大异味,另外如果锰离子超过1.5mg/L,投加的高锰酸钾量会大,粉末活性炭对异味及色度的吸附袪除都有很好的效果,也会进一步提升水质。
武汉力祯时刻为水质保驾护航,如您需要,联系电话:18971429172(微信同号)。
后记
本篇案例是高品质供水直播讲堂第三期【饮用水源水中典型离子态物质成分去除关键技术及适用范围探讨】系列分享中的关于铁锰离子去除的案例,如想看直播回放,请直接点击下方链接:
https://gnq.h5.xeknow.com/sl/1tkV8N